向知識產權要生產力 --陜西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步伐
發布時間:2018.02.24.17.02.41   作者: admin    來源: 陜西日報 霍強
去年以來,我省以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主線,以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一 一八”工程為抓手,為全省追趕超越注入了新動能。
2017年,全省共申請發明專利46607件,同比增長106.6%,增幅位居全國第一(全國平均增幅為14.2%)。 全省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456件,同比增長67.7%;質押總金額23.6億元,同比增長56.5%;質押專利775件,同比增長44.6%;質押貸款惠及企業325家,同比增長45.7%。各項指標增幅均為近年最高,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專利就是核心競爭力
“專利該不該申請?”“專利到底有啥用?”“如何發揮專利的價值?”對困擾企業發展的這些知識產權問題,省知識產權局已與6家大型企業、7家高等院校、3家科研機構、7家銀行、10家眾創空間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和重點聯系機制,推進我省知識產權發展的合力、能力和水平不斷強化和提升。
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是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中國車橋行業最具科技含量的大型企業,該公司高度重視企業研發工作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截至2017年12月,漢德車橋已公開公告的專利為16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4件。公司設置了知識產權管理辦公室,制定了“以科技創新促進企業升級發展,以知識產權保護企業先進優勢”的知識產權戰略。2017年,公司知識產權戰略支出為84萬元,同比增長79%,投入科技創新專項獎勵資金300萬元。
漢德車橋規定,科研項目在立項、研發前必須經過專項檢索,每半年組織一次知識產權評估,討論現有專利的價值,并決定是維持還是放棄。知識產權工作日益標準化,知識產權獎勵規范化,員工特別是技術研發人員創新熱情高漲,企業研發速度實現了較大提升;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轉化力度,知識產權轉化率達100%。
“目前,全省專利創新發展作用逐步顯現,像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許多企業,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笔≈R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和專利申請“挖潛”工程,省知識產權局向各地市劃撥專利創造資助經費1100萬元,共撬動各級專利資助資金約9000萬元,重點資助授權發明專利和國外專利申請。
2017年,全省共申請專利98935件,同比增長42.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6607件,同比增長106.6%,比全國平均增幅高出92.4個百分點;共獲授權專利34554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8774件,同比增長16.9%。截至2017年12月底,我省共有有效發明專利33752件,同比增長22.3%,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9件,居全國第7位,中西部第1位。
深挖知識產權價值“富礦”
專利技術的運營和轉化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和引擎。只有將專利技術與產業發展密切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我國航空用特種鈦合金材料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該公司積極開展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研發,同時注重將實驗室成果產業化,這其中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功不可沒。截至2017年12月,西部超導公司已公開公告的專利為135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9件。公司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空用高端鈦合金棒材專業化生產線,也是國際上唯一的低溫超導合金棒材及線材全流程生產企業。
按照“一產業一方案、綜合施策”的辦法,我省進一步加大了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等12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培育力度。目前,全省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共涵蓋企業1726家,201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75億元;共申請專利6102件,獲授權專利3091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717件。
2017年2月24日,以交易市場、智慧商城、運營服務、大數據中心四大板塊為核心的“中國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正式上線運營,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軍民融合知識產權運營“軍轉軍”“軍轉民”“民參軍”三項機制探索。目前,該平臺已開設知識產權運營店鋪95家,展示可運營專利12723件、解密國防專利3001件、可運營商標1120件、技術項目1000多項。
同時,“線下平臺”已為75家“民參軍”企業開展技術需求調研和高價值專利挖掘與布局;推動西安光機所光電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專利池”;為天和防務、火箭軍工程大學、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等近80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知識產權運營服務。
走好知識產權強省之路
為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綜合能力,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我省實施了知識產權強企工程。去年,省知識產權局繼續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年”活動,新增170家企業和5家科研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貫標”(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標準)工作。
近三年來,全省累計已有501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分別開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和《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等國家標準的實施工作。截至2017年底,共有301家單位已完成“貫標”工作。
目前,我省已培育了一批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以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為例,每年都有2至3家下屬企業申請“貫標”,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知識產權能力和水平,企業專利申請的授權率不斷提高,尤其是發明專利申請的授權率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2017年,我省新增中航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全省累計已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3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3家。
同時,知識產權也為企業解決發展資金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去年,《陜西省專利權質押貸款評估資助辦法》正式修訂實施,省知識產權局與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服務體系建設。目前,與省知識產權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金融機構已達到7家。據統計,去年全省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456件,同比增長67.7%;質押總金額23.6億元,同比增長56.5%;質押專利775件,同比增長44.6%;質押貸款惠及企業325家,同比增長45.7%。各項指標增幅均為近年最高,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在1月31日結束的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高科技產業園區配套協作,壯大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和總部經濟,加快打造全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策源地。這對我省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陜西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必將迎來新時代。
(原文載于陜西日報 作者 霍強)